12天,5000辆。

  在交付之前玩得神神秘秘的星途S01,在五月一日当天,公布了四月份的交付数量,这个交付量,已经达到了年化15万辆的交付能力了。

  “这成绩已经能够排进全球TOP10之列了,这是绝对的爆款,尉来已经是一家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了,值得BYD尊敬以及重视。”

  5月8日,在福迪电池山城工厂的扩产仪式上,船夫哥大大方方的表示,本次山城电池工厂的扩产,将产能提升至20GWh,是为了汉EV,DM-i车型供应保障铺路。

  表面上的风度,难掩船夫哥心里的无奈,星途S01的火爆严重挤压了BYD的生存空间,在大众新能源市场,深耕多年的BYD,凭借着插混技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形态依旧是纯电型,无论是插混还是尉来主导的增程式,都只能算是一种过渡,这一点从数据上就能看出。

  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历年的销量,纯电车型的占比始终稳定的维持在70%以上,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续航能力的提升,国内在17,18年纯电车型甚至一度占比超过80%。

  BEV(纯电)主导低价代步车和高端市场,如五菱,特斯拉,尉来等,PHEV(插电混动)主攻家庭用户,缓解续航焦虑。

  主流消费者更偏爱纯电车型,这也是BYD这么多年销量始终无法突破的一个原因,而符合当下消费主流的尉来则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

  而在混合动力方面,尉来这些年虽然还是在投入研发,但是进步并不算很大,跟传统车企比起来也没什么优势,不过尉来却能够另辟蹊径,居然玩起了增程式。

  带着市场争议极大的L1,尉来杀入了混合动力市场,虽然各种被吐槽冰箱彩电大沙发,但是不得不说,经过几年发展的尉来L1,已经成为一款准十万级的车型。

  今年前四个月,尉来L1交付超过1.8万辆,平均月均4500辆以上的销量,还是建立在春节受影响的情况下,表现愈发的稳定。

  这可是一款平均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车型,按照市场评估,仅仅尉来L1这款车型,今年就能够给尉来带来超过200亿元的营收。

  尉来用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活生生的在混合动力市场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在纯电方面,尉来更是国产品牌的首先,如今携带着纯电优势的尉来用两款车型开始在15万元以下市场发力,彩虹知豆表现不算惊艳,但也是中规中矩。

  对于一家经历了破产重组的品牌,消费者依旧还心存顾虑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算是成功了。

  而星途S01的表现更是惊艳了整个市场,无论是受欢迎的程度还是产能,都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目前唯一让市场存疑的就是星途S01在大量交付的情况下,售后服务能不能跟得上。

  要知道尉来可一直号称是以服务见长的,特斯拉在沪市车展上的公关危机,有各种各样的背后因素推动,但本质上还是服务跟不上交付量的增长。

  作为全新的团队,星途S01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BYD有BYD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吃老本,汉EV的推出,山城电池工厂的扩产,就是我们面对市场竞争给出的最新应对方式之一。”

  “如同檀总说的那样,我们无惧与任何企业竞争,有竞争只会让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好,在恭喜星途S01销量的同时,我们也会努力追赶的。”

  特斯拉的公关危机,在最终以特斯拉妥协,宣布开放用户数据,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而有所缓解,还别说,这一次特斯拉答应建立数据中心特别的痛快。

  随着特斯拉热度的下降,星途S01的交付量成为五月初汽车市场最热的话题,按照星途S01给出的交付数据,整个五月份,星途S01将交付1.5万辆。

  同时,从六月份开始,星途S01的交付周期从四周变成了六周,具体有多少订单量星途S01没有公布,但是交付周期的延迟,也意味着这款车型受欢迎的程度。

  按照市场预期,星途S01极有可能打破国产新能源车型最快十万辆的交付数据。

  出席公开活动的船夫哥难免被问起如何看待竞争对手的表现,不仅仅是船夫哥,其他的企业老总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可以说五月份的第一周,汽车圈都是星途S01的天下。

  就连尉来主品牌都被抢了风头。

  尉来与BYD,这些年BYD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销量始终被压了一头,纯电是BYD的痛,而汉EV,就是BYD的破圈之作。

  从销量数据上来看,汉EV做到了。

  截止到今年四月份,BYD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销量累积达到了八万辆,这其中汉EV贡献了3.3万辆,占据整个品牌销量的40%以上。

  汉EV的成功给了BYD极大的信心,内部甚至已经喊出了超越尉来,成为国产第一新能源品牌的口号。

  从BYD内部来看,他们也确实有这方面的实力,混合动力占优,在纯电领域的持续投入,车型矩阵上的快速扩张,王朝系列已经覆盖到了秦,唐,宋,元,汉。

  另外,新推出的海洋系列,市场反馈也不错。

  当然,最主要的是,通过汉系列,全新的语言设计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扭转了BYD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C端市场形象的重新树立,这是BYD今年最大的亮点。

  BYD有这样的底气。

  但是尉来的发展,同样飞速,最让船夫哥感慨的其实并非销量,新能源汽车发展飞速,作为同样有着先发优势的企业,无论是BYD自身还是尉来,销量的增长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尉来的成长,让船夫哥感慨,BYD感觉到压力的地方在于技术研发的转化率。

  汽车是一个靠技术推动的产业,一家车企可以凭借着某种“运气”推出一两款爆款车型,例如已经破产了的众肽,他们的众肽2008,保时泰都有短时间之内引爆市场的能力。

  但是想要让爆款维持生命力,持续的输出爆款,技术投入就是必须的,而所谓的技术投入并非是你花了多少钱就算是技术投入的,可能你的技术方向错了,钱花得再多都没用。

  作为一家在2008年成立的车企,走过14年头的尉来算不得年轻,但是也算不得是老牌企业,技术底蕴并没有那么的深厚。

  在尉来成立初期,檀锦程的操作模式其实也让很多人看不懂,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或是并购,入股某家零部件企业,或是在海内外玩并购,偶尔还跑去互联网搞一搞。

  甚至还买下了一家手机品牌,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在造车方面,推出了悦驰系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是吉利一样,逮着一个系列往死里薅,撑着尉来往前走。

  初阶段的檀锦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玩金融的,对于并购,投资非常的热衷,旗下的企业一家一家的上市IPO,造车似乎并没有那么受到重视。

  虽然檀锦程一再向外界表明他造车的决心,但是可信度还是存疑的。

  如今14个年头走过,檀锦程对于尉来品牌的运营模式已经渐渐清晰了,以金融为根,锂电池,包括系统OS,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芯片制造为干,产业链布局为叶,推动着尉来的整车制造。

  十几年之前的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布局,渐渐的发挥出它的作用,尉来在技术投入方面,异常的精准。

  跟传统汽车相比,尉来有动力电池产业以及智能驾驶系统方面优势,这些全新的技术是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因素,而跟新势力企业相比,尉来又拥有自己的产业链优势。

  尉来的产能水平,根本不是新势力能够相比的,哪怕是特斯拉这种手握几十万订单的,在短时间之内都没法对尉来构成绝对的威胁,因为他的订单与产能转化率根本没办法匹配。

  特斯拉这一次妥协得这么的快,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产能问题,原本计划当中的柏林超级工厂投产,在5月3日因为环保审批的问题再次推迟,这严重影响了其在欧洲市场的将会计划。

  也让特斯拉更加的依赖于沪市超级工厂的产能,而且沪市超级工厂的产能,截止到目前为止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不要忘了,今年依旧还是特殊年份。

  不过在欧洲市场,也不只是特斯拉遇到了麻烦,尉来同样也有这样的困扰。

  五一期间,檀锦程亲自飞往德国,除了视察在图林根州的锦新时代电池工厂之外,檀锦程也有意在欧洲拥有自己的整车制造工厂。

  “这帮老外真的是让人头痛,环保都入魔了,服了。”

  “额,老板咱们私下里吐槽吐槽就行了,在公众场合可千万要注意言行。”

  于利国,这位尉来在欧洲区的负责人,在向远道而来的老板汇报了工作进展之后,引来了老板的一阵吐槽,特斯拉德国工厂要是能够顺利投产,对尉来或者说锦新时代是有着绝对好处的。

  锦新时代在图林根州拥有一座14GWh的电池工厂,除了供应宝马以及奔驰电池之外,特斯拉就是潜在当中的重要客户,一旦特斯拉在欧洲的超级工厂正式投入,图林根州的工厂就可以顺势扩产。

  本土化的供应,不仅仅是特斯拉减少了成本,锦新时代也是如此。

  “我知道,这不是私下嘛,所以我们的计划是不打算在欧洲建整车制造工厂,让你调查的资料调查得怎么样了?”

  特斯拉在德国的超级工厂,被环保折磨得头痛不已,动不动就停工,多砍了两棵树都得道歉,在建设过程当中搞的幺蛾子,檀锦程也是大开眼界。

  图林根州的电池工厂其实也碰到过这一类的麻烦,不过好在这个地区之于我们来说相当的熟悉,有人就好办事儿。

  “综合来考虑,福特在萨尔路易的工厂是最合适的。”

  于利国今天是汇报工作的,自然是早有准备,与特斯拉一样,尉来同样有在欧洲拥有自己整车制造工厂的计划,不自己建那么就是直接买了。

  “替代方案就是麦格纳斯太尔在奥地利的工厂,这家可以选择代工模式。”

  说罢,于利国就递上提前准备好的文件,接过文件的檀锦程认真的看了起来,几个月的调查,于利国提供了三个潜在收购(代工)的目标。

  首选的当然是德国,作为在欧洲区最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欧洲区经济重心的德国,尉来在欧洲最核心的资产基本都在德国。

  第一个潜在目标是戴姆勒在不来梅或拉斯塔特的闲置工厂,在电动化转型过程当中,这两座工厂有部分生产线闲置,有着德国本土高端制造标准,基础设施完善,供应链成熟等等优势。

  但收购的难度也是最高的,这可是奔驰的工厂,是老欧洲的象征之一,奔驰不见得愿意直接出售给竞争对手,即使是愿意,也要考虑德国ZF的态度。

  另外,就是工会的阻力是最大的,可以奔驰与德国ZF同意的情况下,都有可能被工会给搅黄了。

  第二个方案就是福特在德国萨尔路易的厂,今年年初,福特宣布欧洲收缩战略,将逐步关停燃油车产能,这家工厂是生产福克斯车型的,计划于2022年停产。

  高度现代化的工厂,有25万辆的年产能,地理位置优越,物流便利,电动化改造成本可靠,加上福特有意出售,这些无疑都是最大的优势。

  至于说难度,同样还是来自于工会,不过相较于奔驰,福特的话要好上那么一点。

  第三家就是小众品牌的麦格纳代工厂,这家位于奥地利的工厂从事着为奔驰,宝马等品牌代工的业务,具备灵活的产能,且拥有无需收购,签订代工协议的轻资产模式,能够快速投产的同时还能够规避政策风险。

  劣势也非常的明显,那就是代工成本高,尉来需要交出大笔的利润给予第三方,且长期依赖于第三方并不利于品牌建设。

  另外,于利国还准备了如欧宝之类的工厂收购方案,欧宝在2017年被PSA收购之后,其在德国爱森纳赫的工厂产能严重过剩,15万辆的年产能,产能方面也相对适中。

  不过与奔驰一样,PSA不见得乐意卖,另外相对于奔驰以及福特的工厂,这座工厂无论是从地址位置还是现代化程度来说,都相对要差一些。

  “确实是福特的工厂最合适,至于让代工的方案就算了吧。”

  代工的模式倒也不是不同,像是沃尔沃就给吉利极星做代工,但是这两者的情况不一样,把利润留在沃尔沃,同时还能够快速在欧洲市场投放极星,对吉利而言是最为有利的。

  而尉来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哪怕是收购欧宝工厂,都要比代工更利于长期的战略,除非是所有的收购都被否了。

  “以目前这种ZZ环境,咱们想要做到全球化,在欧洲区拥有一家自己的工厂是有这个必要的,所以我的意见还是偏向于直接收购,去跟福特谈吧。”

  福特工厂如果能够收购成功,不仅仅能成为尉来全球化的跳板,另外还能够推动宝腾进军欧洲,给宝腾在欧洲做代工,也是一笔利润。

  至于说路特斯在海瑟尔的工厂,檀锦程完全没有考虑过,产能非常的有限,地理位置也不行。

  “行,那我就组织团队去跟福特谈。”

  福特在萨尔路易的工厂,拥有约260万平方米的面积,包含了整车生产线,涂装车间等完整设施,目前约有6000名员工,按照估值参考,类似的工厂估值约3亿至5亿欧元。

  考虑到福特急于退出欧洲燃油车市场,还能够接受一部分的折价,电动化改造方面,于利国也让人评估了,差不多在一亿欧至两亿欧之间。

  另外加上劳工安置以及环保合规等等附加费用,整体的投产成本大概在5亿欧至10亿欧之间。

  “欧洲佬这边东西是真贵啊,算了,这个价格的话倒也算合理。”

  按照当前7.55左右的中间汇率,单单一笔收购完整的工厂,就需要花费近80亿元,但是比起特斯拉的自建来说,简直不要太便宜。

  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原本计划是投入40亿欧元了的,但是截止到目前,特斯拉自己公布出来的数据是58亿欧元,属于是严重超支。

  单单是环保方面,特斯拉就花了八亿欧元,多花点钱也就算了,还多次被法院叫停,导致工期严重延误,属于是被吃得死死的。

  谁说老外不会玩花头的?

  “是啊,确实不便宜,但是好在咱们又有了一辆爆款车型,欧洲这边卖得也越来越好了,拥有自己的工厂确实是迫在眉睫。”

  “确实是这样,本土化的话,我们成本还能更降一些,这样才能够保持住竞争力。”

  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的投产对于锦新时代的电池供应链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本土化之后对尉来汽车的出口业务却是一大考验。

  “说到这个,星途在欧洲这边都有一定的热度呢。”

  ET5与ES3是尉来在欧洲的主力车型,这两款车型在欧洲这边卖得不错,连带着尉来品牌在欧洲部分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加上与特斯拉打对攻,檀锦程这位年轻的华夏首富在欧洲也颇有人气。

  在汽车行业里,爆款的定义通常是指在销量,市场热度,用户口碑或行业影响力等方面表现极为突出的车型,其定义和门槛因市场,品牌定位和时代背景而异。

  但是抛开各种各样的因素,爆款的核心特征最重要的表现无非就是销量,销量数据是最为直观的。

  在燃油车领域,10万元至30万元的主流定位车型,月销量超过1.5万辆就是爆款车型,如悦驰A1,朗逸等等车型。

  而在新能源领域,20万元以内的,在当年市场环境下,月销达到一万辆就可以定义为爆款,20万元至40万元之间的车型,月销达到5000辆即称之为爆款。

  当然,20万元以内的车型销量过万也不全都是爆款,这里面还有一个伪爆款的概念,那就是部分车企虽然宣布订单破万,但实际交付低迷,这种就是纯纯的胡说八道。

  另外,还有像埃安系列这种依赖于B端市场的电动车型,70%的销量来自于网约车,C端认可度低,这种也不能完全算是爆款。

  真正的爆款,一定是来自于C端市场。

  目前尉来在新能源领域,拥有ET5,L1,S01三款爆款,ES3也是准爆款的标准,四款面向于C端的车型,覆盖低中高端,布局十分的合理。

  跟BYD相比,尉来的产品矩阵有些单薄,但是产品力方面,那是毫不逊色。

  “那是好事,指不定星途也有出口的可能性呢。”

  眼见事情聊得差不多了,于利国趁机邀请檀锦程去他家里做客,驻欧洲多年,于利国近乎于定居状态,在这边也买了房子,比起国内的工作模式,这边相对要轻松一些,也更适合于他这种年龄段。

  檀锦程欣然应约:“好啊,我去给你做顿饭吧。”

  “那太好了,来到德国这么多年,还是比较怀念老板的厨艺呢。”

  有一说一,在车企老总里面,前世卖过盒饭,当过非专业性厨师的檀大老板,绝对是碾压的存在,说过的都说好。

  “行,整点儿小烧烤,喝点儿啤酒,有你在这边我不用啃他们硬梆梆的面包了。”

  五月份的德国,是从春季向夏季过渡的时间点,部分地区还是比较热的,啤酒作为德国的代表之一,还是可圈可点的,另外香肠也不错。

  既有大块吃肉的豪爽,也有面包发酵,香肠制作的工艺,比之海峡对岸的英伦简直不要好上太多。

  当然,这个季节整点儿我们自己的小烧烤,搭配上他们的啤酒,那肯定是更加的完美。

  PS:月底求个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2003:从外贸开始,2003:从外贸开始最新章节,2003:从外贸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