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 第1卷 第1节:第一章 (1)

小说:永恒的追求 作者:希望之星 更新时间:2024-08-20 06:33:5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序篇

  第一章

  一九七四年的六月底,北岗县红桥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那时不搞升学考试,应该说搞个毕业考试走个过场吧,也没有,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学校领导安排食堂人员杀两头猪,给毕业年级学生来一次大会餐。在这之前的年份高中是两年制,因为这一届学生是由冬季毕业恢复为夏季毕业的第一届,所以这一届的学生都是读了两年半高中。会餐这天,同学们都各找自己的同窗好友,述说衷肠,把两年多来的同学情用语言充分表达给对方。学生于志坚谁也没找,一个人在深深地思念着年前才分手的同学张诺英。他觉得,这两年多来,认识的最好同学就是张诺英,他想用语言充分表达给对方的也是张诺英。他在想:也许这是他一生的遺撼。正当他沉浸在这伤感的回忆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他:“于志坚!”他抬头一望,是汪倩。汪倩紧接着说:“你一个人在这里想什么?想得发呆似的。”“想我心爱的人啊,不过不是恋人。”“那还值得你这么想。”“肯定值得。你没亲身经历,还体会不到。”“那你说给我听听。”“行啊!”于志坚就把张诺英关心他的事情一股脑儿的讲给她听。

  那是一九七二年,春节刚过,按时节虽说入了春,但气温还是很低,西北风在这黄土岗上刮起来带着哨声,吹在人们的脸上刺骨地凉。空旷的原野里,于志坚一个人背着书包一点儿也不惧怕寒冷,翻一道岭越一道岗大踏步的走着。他来到了一个军队五·七干校的一所子弟学校报到。学校地处一个岗子上,西北风刮起来显得格外地寒冷。干校的子女们都身穿棉袄和大衣,脚穿大头暖鞋头戴军棉帽。他穿着一件破棉袄连内衣也没有,刺骨的寒风向他那空袄筒里灌,不停的打着寒战。他看一些学生挤在一起在看墙上张贴的学生名单,就也凑到了一起。他从名单上看到自己被编在七二(4)班,就直接找教室去了。一走进教室,班主任就非常亲切的问:“叫什么名字?”他非常干脆利落地说:“于志坚。”“噢!是红河大队的吧。”班主任睁大眼睛瞅着他说。“是呀!”于志坚有点惊奇的回答。他在想:班主任怎么知道我是红河大队的。“来,请注册。”班主任又非常亲切地说。

  那时上高中也是由基层组织推荐选拔。这年,于志坚是他们村子唯一一个被推荐选拔读高中的。他们的村子叫赵营,属红河大队第三生产队。这个军队五·七干校离他们村庄有十几里路程,人员大都是从军队下放下来接受改造的领导干部,有的甚至是高干。为了方便这些领导干部子女上学,特意在这里开设了两个高中班,同时将周边农村孩子招收一部分进来,表明还属于地方办学,还属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在开学之前,学校领导就对班主任提出要求,对农村来的孩子要向他们当地领导了解情况,班干部中要有农村的孩子。于志坚是班主任根据了解的情况要确定的班干部,因此,班主任对于志坚的情况很清楚。

  农村的孩子在干校读书,一开始很不习惯,总有一种自卑感。除了穿着打扮以外,说话也大不一样。干校子女大都说的是普通话,农村子女用本土话和他们交流,感到很别扭,很不好意思。于志坚自尊心强,很少与他们在一起,尽量避免和他们说话、交往,怕他们瞧不起,一个心思去搞学习。一天中午,于志坚吃完饭就在教室里埋头学习,团支部书记张诺英来到教室后,突然跟于志坚说:“于志坚,我查了一下,你还不是共青团员,我做你的入团介绍人行吗?”于志坚脸胀得通红,一时间紧张的话都说不通顺,说:“行,怎么——不——行,谢——谢。”张诺英笑着说:“看你紧张的,同学之间有啥紧张的,你写个申请书交给我。”“行,我一定写。”

  于志坚怀着激动的心情写完了申请书,然后修改一次又一次,只怕写得不好被张诺英看到后取笑他。写好后,就开始找机会交给张诺英。他不想在人多的场合交给他,总想在张诺英单独一人的时候递给她。一天下午放学,他看张诺英一个人在走,就很快追上她,也不喊名字,说:“唉,我申请书写好了,交给你。”“你给谁说话呀!”张诺英不高兴地说。于志坚顿时脸通红通红,也不知说什么好,非常尴尬。张诺英马上又笑着说:“于志坚同学,说话要讲礼貌。”“对不起,对不起,张诺英同学。”于志坚说着把申请书递着。张诺英接过申请书说:“于志坚,以后有什么困难你跟我说一声,能帮忙的我一定帮忙。”“谢谢,谢谢。”于志坚非常感激地说。

  农历二月初,这黄土岗上刮了两天四五级的西北风后,突然下起了雨夹雪。这是于志坚春节后来到这里上学后遇到的第一次雨雪天气,没有特殊情况,人们一般都足不出户。多年的老习惯,生产队的牛屋里升起了火。男人们大都跑到那里取暖,谈闲话;女人们在家里做针线活;旷野里很难见到人出行。这天气可以说是于志坚最不愿意看到的,这时的他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他穿着一双破旧的球鞋,身披一块塑料薄膜,冒着寒风雨雪行走在蜿蜒崎岖泥泞的黄泥巴路上。他从小就没穿过胶鞋,雨天都是光着脚去上学。不过,原来都在本大队上学,离村子很近,可现在不一样了,十几里的路程,又翻岗越岭的,鞋子很快湿透,雨雪斜打在脸上。因为这道路使他的运动量加大,所以体内散发出的热量使他感觉不到有多冷。他哪儿也不去乱瞅,顺着熟悉的道路一个心思往前走。等到了学校,他很不好意思地走进教室,坐定后,没多长时间,冻得只打哆嗦;尤其是双脚冰冷冰冷的。他强忍着,还不想表现出来。这时候,他和干校子女们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干校子女们就在附近,路又好,还穿着雨鞋,带着棉鞋,走近教室就脱下雨鞋换上暖鞋。下了课,于志坚不出去也不在教室走动,尽量不让过多的人看到自己那寒酸样子。午饭是吃自己带的盒饭,学校安排有专门热饭的厨房和工人。热饭的工人是个女同志,长方形的脸上两只大眼睛有点凹陷,鼻梁高高的,像个俄罗斯人。看上去五十岁左右,很少说话,一点儿也不慈祥,一开始给人一种惧怕的感觉。于志坚就和那个热饭的工人商量,能不能让他在灶门前把鞋袜烤一烤。这个看上去很冷漠的女人内心可是很温厚的,她不但毫不迟疑的答应,还帮着烤。她烤着说着:“孩子啊,太艰苦了。家里都有啥人?”他说:“哥哥分家了,姐姐们出嫁了,现在就我和父母亲在一起。”

  于志坚不管怎样想办法避开大家的视线,那只是心理作用,光天化日之下他那寒酸的样子一眼就看得一清二楚。张诺英很快就发现他脚上穿的鞋子和他冻得只打哆嗦的样子。晚上,风还再呼啸,雨夹雪转为雪。张诺英跟他爸爸说:“爸爸,我们班上一个农村的孩子,还穿着一双破球鞋跑十几里泥巴路来上学,脚就冻坏了,太苦了,我们给他搞双雨鞋穿行吗?”她父亲说:“我的女儿大发慈悲,行,爸支持你,把我那双雨鞋拿给他穿,雨鞋大点小点无所谓。”张诺英高兴地说:“爸,你真是个好人。”做父亲的发出感慨说:“孩子呀,你爸在战争年代不也是多次遇到好人相助才死里逃生吗,她们才是真正的好人啊!”张诺英的父亲就给女儿谈起战争年代的故事。

  翌日的早晨,天刚亮,于志坚按时起床了。外面是白雪皑皑,雪下了足有两厘米厚,覆盖了整个大地。他母亲早已起来照例把早晨的饭和他中午的盒饭做好了。也许整个村子的人家除了他们,其他都还在关门闭户。这样的天气,没有特殊事情谁也不愿意起这么早,有的甚至连早饭也不吃,中午干脆来个二合一。对于志坚来讲,这雪也许比雨好,要好走一些。吃完早饭,于志坚把刚穿暖和的布鞋又换上那还湿漉漉的破球鞋动身了。这时,他双脚简直是来了一个由暖到冰的急速转换,不过这种情况他经历的太多了,早已经适应了。他一个人走在那空旷无垠的雪地上,踏出了唯一一道曲曲折折的印迹。走着走着,他两脚麻木,身体发热,也不觉得寒冷了。这实际上比坐在教室里还要好,这样的穿着,他最怕的是坐在教室里。快到学校时,他老远就看见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站着,看不清是谁。他走着走着,熟悉的面孔映入他的眼帘,他认出是张诺英。他这身穿着自己很不好意思,就有意绕圈子躲开。张诺英发觉不对,就大声喊他:“于志坚!”他不得不向张诺英走来。到了跟前,于志坚的脸又是通红通红的,很不自在。张诺英说:“于志坚,我在这里等你有半个小时了,可等到你来了,你又绕圈子走开了,你是不是在有意躲我?”他说:“没有,没有,我只看有个人,没盯清看是谁。”张诺英说:“你别不好意思,就是怕你不好意思我才在这里等你。我昨天就发现你脚上穿的这双破球鞋,这天气这样穿下去会把脚冻坏的。来,我们家有双不用的雨鞋你先穿上吧。”张诺英说着就把雨鞋从她提着的一个袋子里拿出来递给于志坚。又说:“现在就换上吧,把你那破球鞋扔了。”于志坚把湿漉漉的球鞋和袜子都脱掉,穿上了雨鞋。他说:“这球鞋不能扔,我先把它放在热饭的食堂那里,中午烤干了拿回去。”张诺英说:“行,这袋子给你,把它装到袋子里。”于志坚接过袋子把鞋袜装了进去,站直身子然后向张诺英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了,你的大恩大德我终身不忘。”张诺英笑着说:“于志坚,什么大恩大德,用词不当,走吧。”张诺英去了教室,于志坚去了热饭的食堂。他现在尽管没有穿袜子,脚也比先前暖和多了,走路也不一样了。就仅仅这一双雨鞋使他那寒酸的样子大为改观。他到了教室,也不像昨天那样一坐半天只怕别人看到自己那寒酸样子。下了课,也敢自由自在地随便走动了。张诺英故意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可实际上她认真观察了于志坚的一举一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永恒的追求,永恒的追求最新章节,永恒的追求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