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后。
栗亚波屏息凝神,将两块已经合二为一的负折射晶片从全自动合片机中取出。
指尖稳定得没有一丝颤抖。
“双负折射平板透镜”
得益于之前积累的宝贵经验,从液相可控剥离到表面处理、密封,整个过程比第一次顺畅了太多。
两亿元,当然只是玩笑。
第一片的一个亿成本里面包括了大把大把的研发和采购经费,而这些都是一次性支出,在生产第二片的过程中都不需要考虑在内。
当然,无论如何,以目前这个手搓的效率,单片八位数的成本总还是需要的……
“成了。”
常浩南判断道。
栗亚波点点头:
“成了。”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正在加速,但出口的声音却无比平稳,甚至有些刻意——
任谁手里拿着这么个价值上亿的脆弱玩意,都得变得大气不敢出。
“试试效果?”
身后有人提议道。
栗亚波从旁边抓起一支绿色激光笔,迫不及待地对准透镜。
一道纤细的绿光射出,穿过透镜,打在远处的白板上。
因为厚度增加了不少,所以光路即便用肉眼观察也还算清晰。
只是……似乎和之前单片的演示效果别无二致。
都是入射光和折射光分别位于法线同侧。
栗亚波微微蹙眉,带着一丝困惑看向常浩南。
常浩南看着栗亚波略显迷茫的表情,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你用近乎单色的平行激光束,当然看不出太大区别。”他指了指激光笔,“换个方法就一目了然了。”
栗亚波下意识地问:“去楼下光学实验室?那边的设备更全……”
“后面肯定要去,但现在不需要那么麻烦。”
常浩南打断他,径直走到靠墙的一张办公桌旁,然后拉开抽屉,在里面摸索了几下。
竟掏出了一个小巧的、带金属灯座的微型白炽灯泡,还有两节5号电池、两根末端带鳄鱼夹的导线……
“拿着,”他把东西放到桌面上,然后拿起那块晶片,“初中物理实验怎么做,还记得吧?”
栗亚波茫然地接过这堆与眼前高大上研究格格不入的“简陋”器材,下意识点头:“记得……串联电路。”
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电池串联,再将导线接在电池正负极和灯泡的金属触点上。
动作间还带着一丝学生时代的本能。
“很好。”常浩南指了指房间中央一面相对干净的白墙,“你退到旁边那块地砖上面向那面墙,等我指示。”
随后又转向房间里另外几位围观的助手和工程师:“小刘,关灯!”
“啪嗒!”
几声轻响,实验室顶灯、操作台灯瞬间熄灭。
合成实验室本来就没窗户,因此整个空间骤然陷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只有应急通道指示灯散发出极其微弱、几乎可以忽略的绿光。
“接通电路。”常浩南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简洁有力。
栗亚波立刻用鳄鱼夹将导线与电池最后两个触点搭上。
他手中的小灯泡瞬间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芒极其微弱,哪怕在黑暗中也只能勉强照亮灯泡周围一小片区域,映出栗亚波的手掌轮廓,完全无法驱散房间的幽暗。
“要不要再加一节电池?”
栗亚波皱眉看着昏暗的环境。
“别动!”常浩南出声喝止,“就是要这种效果。”
随后,他平稳举起手中那块双负折射透镜,稳稳地挡在了小灯泡和那面白墙之间,位置大致在灯泡正前方30厘米左右。
霎那间如同变魔术一般。
那面原本只有微弱环境光、近乎全黑的墙壁上,骤然出现了一个极其明亮、边界清晰的圆形光斑!
这光斑的亮度,与小灯泡本身那点可怜的光芒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仿佛凭空多出了一个强力光源。
房间里的众人,甚至包括栗亚波,都下意识地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惊呼。
常浩南没有停下,而是微微调整着透镜的距离。
墙上的光斑随之变化,亮度更加凝聚,轮廓愈发锐利。
几秒钟后,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了——那明亮的圆形光斑中心,赫然出现了几道极其细微、但清晰可辨的、相互交织的亮线轮廓。
“灯丝……好像是灯丝的影子?”有人失声叫了出来。
一块厚度均匀的、完全平面的透镜(严格来说是两块平行平板),没有做任何凸起或凹下的光学曲面设计,却硬生生地将点光源发出的发散光线汇聚了起来,清晰地成像在墙壁上。
似乎违背了所有人从小学习的、关于普通透镜的基本知识。
常浩南用最简陋的设备,最基础的初中物理实验,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展示了负折射率材料的“逆天”之处——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光学特性,赋予了平面以聚焦成像的能力!
这会儿功夫,众人也陆续回过味来。
原理其实并不难理解。
只不过因为太反常识,而且过于基础,所以一开始反而没人想到。
就像刚开始学非欧几何的时候一样。
欧氏几何中越简单的关系,反而越容易形成盲点。
然而,常浩南的演示并未结束。
“先别动!”
他握着透镜的手缓缓向上移动,同时手腕微微向外侧偏转了一个角度。
小灯泡发出的,本质上是包含了连续光谱的白光。
因此透镜姿态的改变,立刻引发了色散现象。
一道淡淡的、如同微型彩虹般的彩色光带,取代了那个明亮的主光斑,悄然出现在墙壁上。
虽然非常微弱,但在近乎全黑的背景下,却显得尤为清晰、灵动。
“色散……”栗亚波喃喃道。这是光学材料的固有属性,任何非理想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导致白光分解。这在意料之中。
但几乎是色散光带出现的同时。
“等等!”人群中另一位眼尖的工程师脱口而出:“这颜色……顺序好像……反了?”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点醒了所有人。
大家定睛细看。
墙壁上那道淡淡的彩虹,最靠近透镜折射方向改变一侧的颜色,并不是常见的红光。
而是紫光。
向外延伸,依次是蓝、青、绿、黄、橙……
最外侧,才是红色!
这与所有人熟悉的、雨后彩虹中“红在外、紫在内”的色序完全相反!
常浩南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放下手臂把透镜重新放回保护盒内。
墙壁上那神奇的光斑和反彩虹瞬间消失,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幻觉。
但每个人脸上残留的震惊与兴奋,证明着那绝非幻象。
“大家看到了,”常浩南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寂静,“材料在体现出负折射率的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同样‘负’的色散特性。”
“色散补偿!”
黑暗中,不止一个人喊出了这四个字。
几乎异口同声。
当然,也包括栗亚波。
常浩南却只是朝房门边上的方向示意了一下:“小刘,开灯吧。”
“啪嗒——”
光明重回实验室。
栗亚波几乎喜出望外,甚至在眼睛还没完全适应强光的时候就开口道:“老师,我马上着手设计验证性的消色差系统!”
其余众人也都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无他,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常规透镜系统要想实现无色差,必须使用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色散特性的材料组合成复合透镜。
比如用一块低色散的BK7冕牌玻璃和一块高色散的F2火石玻璃组合在一起,形成“双胶合透镜”,利用它们色散方向相同但程度不同的特性来补偿。
但几个正数再怎么迭加也只会是正数,因此最多只能做到消除色散差,却不可能彻底消除色散。
并且这个思路只适用于窄带光谱,对更宽波段的色散差无能为力。
此外,多镜片组合听着好像简单,但透镜组总会有其它的功能,消除色散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工程实现起来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都很高,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做到二元波长的色散差消除。
而负折射率材料的出现,则带来了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它的负色散特性,相当于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符号相反的“自由度”。
理论上,甚至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整个宽波段的完美消色差。
即使不能做到绝对完美,也能让传统的消色差设计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这对于依赖超宽带成像,或需要极端色散控制的尖端领域,无疑是革命性的突破。
然而,常浩南却微笑着摆了摆手。
“亚波,这个方向非常重要,前景广阔,但具体的设计、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工作,可以交给小刘去推进。”
栗亚波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
“老师,那……我?”
作为常浩南的开山大弟子,他根本不用担心成果被别人摘桃子。
只是单纯有些错愕。
常浩南点了一下桌上的保护盒:
“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猜想,需要你来负责验证……”
栗亚波屏息凝神,将两块已经合二为一的负折射晶片从全自动合片机中取出。
指尖稳定得没有一丝颤抖。
“双负折射平板透镜”
得益于之前积累的宝贵经验,从液相可控剥离到表面处理、密封,整个过程比第一次顺畅了太多。
两亿元,当然只是玩笑。
第一片的一个亿成本里面包括了大把大把的研发和采购经费,而这些都是一次性支出,在生产第二片的过程中都不需要考虑在内。
当然,无论如何,以目前这个手搓的效率,单片八位数的成本总还是需要的……
“成了。”
常浩南判断道。
栗亚波点点头:
“成了。”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正在加速,但出口的声音却无比平稳,甚至有些刻意——
任谁手里拿着这么个价值上亿的脆弱玩意,都得变得大气不敢出。
“试试效果?”
身后有人提议道。
栗亚波从旁边抓起一支绿色激光笔,迫不及待地对准透镜。
一道纤细的绿光射出,穿过透镜,打在远处的白板上。
因为厚度增加了不少,所以光路即便用肉眼观察也还算清晰。
只是……似乎和之前单片的演示效果别无二致。
都是入射光和折射光分别位于法线同侧。
栗亚波微微蹙眉,带着一丝困惑看向常浩南。
常浩南看着栗亚波略显迷茫的表情,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你用近乎单色的平行激光束,当然看不出太大区别。”他指了指激光笔,“换个方法就一目了然了。”
栗亚波下意识地问:“去楼下光学实验室?那边的设备更全……”
“后面肯定要去,但现在不需要那么麻烦。”
常浩南打断他,径直走到靠墙的一张办公桌旁,然后拉开抽屉,在里面摸索了几下。
竟掏出了一个小巧的、带金属灯座的微型白炽灯泡,还有两节5号电池、两根末端带鳄鱼夹的导线……
“拿着,”他把东西放到桌面上,然后拿起那块晶片,“初中物理实验怎么做,还记得吧?”
栗亚波茫然地接过这堆与眼前高大上研究格格不入的“简陋”器材,下意识点头:“记得……串联电路。”
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电池串联,再将导线接在电池正负极和灯泡的金属触点上。
动作间还带着一丝学生时代的本能。
“很好。”常浩南指了指房间中央一面相对干净的白墙,“你退到旁边那块地砖上面向那面墙,等我指示。”
随后又转向房间里另外几位围观的助手和工程师:“小刘,关灯!”
“啪嗒!”
几声轻响,实验室顶灯、操作台灯瞬间熄灭。
合成实验室本来就没窗户,因此整个空间骤然陷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只有应急通道指示灯散发出极其微弱、几乎可以忽略的绿光。
“接通电路。”常浩南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简洁有力。
栗亚波立刻用鳄鱼夹将导线与电池最后两个触点搭上。
他手中的小灯泡瞬间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芒极其微弱,哪怕在黑暗中也只能勉强照亮灯泡周围一小片区域,映出栗亚波的手掌轮廓,完全无法驱散房间的幽暗。
“要不要再加一节电池?”
栗亚波皱眉看着昏暗的环境。
“别动!”常浩南出声喝止,“就是要这种效果。”
随后,他平稳举起手中那块双负折射透镜,稳稳地挡在了小灯泡和那面白墙之间,位置大致在灯泡正前方30厘米左右。
霎那间如同变魔术一般。
那面原本只有微弱环境光、近乎全黑的墙壁上,骤然出现了一个极其明亮、边界清晰的圆形光斑!
这光斑的亮度,与小灯泡本身那点可怜的光芒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仿佛凭空多出了一个强力光源。
房间里的众人,甚至包括栗亚波,都下意识地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惊呼。
常浩南没有停下,而是微微调整着透镜的距离。
墙上的光斑随之变化,亮度更加凝聚,轮廓愈发锐利。
几秒钟后,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了——那明亮的圆形光斑中心,赫然出现了几道极其细微、但清晰可辨的、相互交织的亮线轮廓。
“灯丝……好像是灯丝的影子?”有人失声叫了出来。
一块厚度均匀的、完全平面的透镜(严格来说是两块平行平板),没有做任何凸起或凹下的光学曲面设计,却硬生生地将点光源发出的发散光线汇聚了起来,清晰地成像在墙壁上。
似乎违背了所有人从小学习的、关于普通透镜的基本知识。
常浩南用最简陋的设备,最基础的初中物理实验,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展示了负折射率材料的“逆天”之处——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光学特性,赋予了平面以聚焦成像的能力!
这会儿功夫,众人也陆续回过味来。
原理其实并不难理解。
只不过因为太反常识,而且过于基础,所以一开始反而没人想到。
就像刚开始学非欧几何的时候一样。
欧氏几何中越简单的关系,反而越容易形成盲点。
然而,常浩南的演示并未结束。
“先别动!”
他握着透镜的手缓缓向上移动,同时手腕微微向外侧偏转了一个角度。
小灯泡发出的,本质上是包含了连续光谱的白光。
因此透镜姿态的改变,立刻引发了色散现象。
一道淡淡的、如同微型彩虹般的彩色光带,取代了那个明亮的主光斑,悄然出现在墙壁上。
虽然非常微弱,但在近乎全黑的背景下,却显得尤为清晰、灵动。
“色散……”栗亚波喃喃道。这是光学材料的固有属性,任何非理想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导致白光分解。这在意料之中。
但几乎是色散光带出现的同时。
“等等!”人群中另一位眼尖的工程师脱口而出:“这颜色……顺序好像……反了?”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点醒了所有人。
大家定睛细看。
墙壁上那道淡淡的彩虹,最靠近透镜折射方向改变一侧的颜色,并不是常见的红光。
而是紫光。
向外延伸,依次是蓝、青、绿、黄、橙……
最外侧,才是红色!
这与所有人熟悉的、雨后彩虹中“红在外、紫在内”的色序完全相反!
常浩南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放下手臂把透镜重新放回保护盒内。
墙壁上那神奇的光斑和反彩虹瞬间消失,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幻觉。
但每个人脸上残留的震惊与兴奋,证明着那绝非幻象。
“大家看到了,”常浩南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寂静,“材料在体现出负折射率的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同样‘负’的色散特性。”
“色散补偿!”
黑暗中,不止一个人喊出了这四个字。
几乎异口同声。
当然,也包括栗亚波。
常浩南却只是朝房门边上的方向示意了一下:“小刘,开灯吧。”
“啪嗒——”
光明重回实验室。
栗亚波几乎喜出望外,甚至在眼睛还没完全适应强光的时候就开口道:“老师,我马上着手设计验证性的消色差系统!”
其余众人也都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无他,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常规透镜系统要想实现无色差,必须使用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色散特性的材料组合成复合透镜。
比如用一块低色散的BK7冕牌玻璃和一块高色散的F2火石玻璃组合在一起,形成“双胶合透镜”,利用它们色散方向相同但程度不同的特性来补偿。
但几个正数再怎么迭加也只会是正数,因此最多只能做到消除色散差,却不可能彻底消除色散。
并且这个思路只适用于窄带光谱,对更宽波段的色散差无能为力。
此外,多镜片组合听着好像简单,但透镜组总会有其它的功能,消除色散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工程实现起来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都很高,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做到二元波长的色散差消除。
而负折射率材料的出现,则带来了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它的负色散特性,相当于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符号相反的“自由度”。
理论上,甚至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整个宽波段的完美消色差。
即使不能做到绝对完美,也能让传统的消色差设计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这对于依赖超宽带成像,或需要极端色散控制的尖端领域,无疑是革命性的突破。
然而,常浩南却微笑着摆了摆手。
“亚波,这个方向非常重要,前景广阔,但具体的设计、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工作,可以交给小刘去推进。”
栗亚波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
“老师,那……我?”
作为常浩南的开山大弟子,他根本不用担心成果被别人摘桃子。
只是单纯有些错愕。
常浩南点了一下桌上的保护盒:
“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猜想,需要你来负责验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