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巴卡尔并没有继续留在这里,而是将后续应付媒体追问的“任务”果断甩给了专门的新闻官,自己则和伍德鲁夫迅速离开了喧闹的塔台。

  两人走下楼梯,来到空旷的停机坪。

  下午的阳光有些刺眼。

  不远处,刚刚完成发射任务的f-15c战斗机“83-0042”号已经静静停稳。

  飞行员托马斯·弗宁中校正站在机翼旁,接受着几名地勤人员和一名海军联络官的道贺。

  “中校。”伍德鲁夫率先走过去,“干得漂亮,非常精彩的发射操作!”

  普拉巴卡尔也紧随其后:“一次教科书般的飞行,中校。你完美执行了任务。”

  “谢谢,长官。”弗宁中校首先向二人敬礼,然后礼节性地回应道,“能完成测试就好。”

  寒暄了几句,当联络官暂时离开去处理文件时,弗宁中校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看了看伍德鲁夫,又转向普拉巴卡尔,声音压低了一些:

  “长官,坦率地说,以我个人的专业看法,现阶段的hmms……几乎不具备实战价值。”

  伍德鲁夫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眉头不易察觉地皱起,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毕竟,就算不考虑速度问题,这也是一种性能不错的空射重型武器。

  但普拉巴卡尔却抬手阻止了他:

  “说说你的理由,中校。”

  弗宁早已组织号语言:

  “飞机带弹之后,操控性比我起飞之前的预计更差,操纵杆重得像是灌了铅,对任何侧风扰动都异常敏感,需要飞行员持续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补偿。”

  “最致命的是发射窗口。”他语气加重,“大部分现役飞行员,在不进行长时间专项训练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每次都精准地卡在那个点上把导弹投出去……稍有偏差,导弹点火失败或者姿态失控的风险会剧增。”

  对于一种完善的武器而言,这些信息本应是由研制方告诉飞行员的。

  但hmms的研发显然算不上完善。

  伍德鲁夫脸色不太好看,但这次却没有开口反驳的意思。

  普拉巴卡尔则若有所思地问:“如果……我们放宽一些发射条件呢?比如允许在更平稳的状态下发射?”

  弗宁无奈地摇摇头:“恐怕需要放宽的不是‘一些’,而是很多,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在水平巡航状态下,像扔普通炸弹一样投掷。”

  “这……”普拉巴卡尔瞄了眼伍德鲁夫,“恐怕有些困难。”

  弗宁则指了指身后的83-0042号f-15c。

  “飞行员的问题还能靠训练解决,但f-15c机队的平均机龄已经接近30年,大部分飞机都很难频繁进行这种高g的带弹爬升……”

  后面的问题根本不用他再继续说下去。

  f22和f35显然没有携带这种东西的能力。

  f15e虽然也是f15,但却要比f15c笨重得多,并不足以完成投掷任务。

  普拉巴卡尔沉默地听着,但一时间也无法给出解决方案。

  伍德鲁夫同样陷入沉思。

  他是一名海军军官。

  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列表里,甚至连f15e都没有……

  ……

  就在这时,一阵由远及近的螺旋桨高速旋转的独特嗡嗡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几人抬头望去,只见一架蓝白涂装、外形酷似庞巴迪dhc-8支线客机的小型飞机出现在天际线。

  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架平平无奇的vip运送专机。

  但它机腹下方两侧醒目的长条状相控阵天线暴露了身份——

  e-9a“瞭望者”多用途遥测观测机。

  “中校,你的观察和意见非常有价值。我们会把你的建议带回项目组,认真评估hmms挂载和发射程序的优化空间。”伍德鲁夫转向弗宁,“再次感谢你的卓越表现。”

  弗宁再次向二人敬礼,然后果断离去。

  几分钟后,e-9a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在了指定的停机位。

  舱门打开,三名穿着便装、但气质精干的工程师迅速跳下舷梯,朝普拉巴卡尔和伍德鲁夫走来。

  “长官!”为首的工程师将一个约巴掌大小、带有物理锁的黑色金属数据匣郑重地交到普拉巴卡尔手中,“原始遥测数据,全程完整记录,未经任何处理。”

  实际以hmms本次测试的飞行距离而言,遥测信息本来可以直接进行回传。

  但出于稳妥起见,普拉巴卡尔还是选择出动一架e9a,也只有这架e9a可以获取到hmms的真实遥测数据

  “辛苦了。”普拉巴卡尔接过冰凉沉重的匣子,点了点头。

  两位高官带着那黑色的匣子,与工程师们一起迅速走向基地内部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专为此次测试设立的数据分析中心。

  刚刚从e-9a上面下来的一位工程师在主控台前坐下,普拉巴卡尔亲自将那个黑色数据匣接入专用的、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绝的计算机接口。

  “数据接口已就绪,开始导出原始数据流。”

  “解密程序运行正常……”

  “数据导入分析软件……开始解析……”

  “……”

  屏幕上一条条时间戳精准标注的遥测参数依次出现:压力、温度、加速度、舵面偏角、gps坐标……

  以及最重要的——速度。

  到了高超音速这个领域,空速和地速之间的些许差别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并且传统的皮托管系统也不太适用于这个区间内的测量。

  工程师熟练地操作着软件,很快将一条新的速度-时间曲线在大屏幕上绘制出来。

  与之前在塔台看到的光滑曲线截然不同,上面充满了细微的毛刺和波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曲线攀升的最高点。

  工程师放大了那个区域,精细的网格坐标覆盖其上。曲线艰难地爬升,在某个点达到了峰值,然后开始微微下探。

  工程师将光标定位在峰值处,旁边自动显示出精确的数值:

  3805.89mph

  房间里陷入一片沉寂。

  伍德鲁夫盯着那个数字,脸上看不出什么悲喜。

  普拉巴卡尔同样面无表情——

  这是个相当微妙的数字。

  如果按照高空实际音速计算,那么它毫无疑问地突破了马赫数5.0的“屏障”

  但肯定不符合国防部最开始对于“高超音速”的需求。

  当然,那个所谓的“马赫数6.0”,纯粹是数据处理和展示策略的“杰作”。

  “长官,”工程师汇报道,“严格来说它在第73.2秒左右达到了峰值,计算值…非常非常接近马赫数5.0,但根据我们的误差分析模型,不能100%确定它跨越了临界点。”

  “知道了。”普拉巴卡尔点点头,“平均速度呢?”

  工程师迅速操作圈定了火箭发动机工作后期到关机前的一段数据。

  “整个飞行过程持续了大约13分钟,期间平均速度…3300mph。”

  “勉强……凑合吧。”普拉巴卡尔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像是在说服自己。“至少比过去那些飞不起来或者中途解体的型号强得多,说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是可行的。”

  “实际上,hmms的燃料配方还有优化的空间,所以最终突破5.0肯定不是问题。”伍德鲁夫也补充道,“我会要求项目组,在第二次测试前对推进剂进行重新配方测试,争取提升一些性能……”

  “……”

  “陶德,按原计划进行。用我们准备好的那份报告和数据。”普拉巴卡尔没有接话,而是换了个话题,“媒体那边已经按‘成功’定调了,国会和白宫需要的也是一次‘成功’。现在最重要的是平稳过关,争取时间和预算。”

  她走到主控台前,俯身亲自检查那份即将被打印出来的“官方”测试总结报告摘要。

  上面清晰地写着“峰值速度:~6.0马赫;命中精度:<5米cep;验证了高超音速打击能力”。

  “把原始数据封存,存档最高密级。除了我们和极少数核心人员,没人需要知道今天‘瞭望者’看到了什么。”她直起身,对伍德鲁夫说道,语气不容置疑,“当务之急是完成这份报告,然后递交五角大楼。”

  “其他的么……以后再说。”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