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仙缘 封神演义中的鸿钧道人为何方神圣(五)

小说:金玉仙缘 作者:弘烽 更新时间:2024-08-20 07:13:00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在《封神演义》一书中,“鸿钧道人”的出场也有一首偈颂之类的形象诗,跟《西游记》书中“须菩提祖师”

  现身的形象诗有些不同,《西游记》作者对“须菩提祖师”

  是直接赋诗赞颂,而“鸿钧道人”

  的形象诗,则是《封神演义》以“鸿钧道人”

  的口吻,用自我介绍的形式写出的。

  在《封神演义》的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里,通天教主在万仙阵惨败,众多门徒被杀,正想往紫霄宫见鸿钧道人禀告“鸿钧道人”

  这些因情时,“鸿钧道人”

  手执竹枝从正南方向的空中而来,作者用“祥云万道,瑞气千条,异香袭袭”

  这些形容词来烘托“鸿钧道人”

  做为一个超级大神明的描述我们就不再评价,重点就来分析“鸿钧道人”

  自我介绍的这首偈颂。

  这首偈颂共五律十句,这里我们就逐句分析,以印证我们认为“鸿钧道人”

  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以“道生一”

  中的这“一炁”

  为蓝本,以大神仙的形式进行了拟人化描写的超级大神明,“一炁”

  大神仙的判断。

  高卧九重云,寓意为天的极高处,结合《封神演义》书中的情节,“鸿钧道人”

  在天的极高处“高卧”

  的居所为“紫霄宫”

  蒲团了道真;“蒲团”

  为道教信徒们打坐修行的铺设用品,也寓意“打坐修行”

  “了道真”

  则是指“鸿钧道人”

  经过修行,得“道”

  成真,成为了神仙。

  “了”

  有“明白、明了”

  和“了结、结束”

  的寓意,这句诗说明了“鸿钧道人”

  成就了大仙的经历也是经过“修行”

  的。

  而就“鸿钧道人”

  有修行经历而言,也印证了我们认为“鸿钧道人”

  不可能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以大神仙的形式进行了拟人化描写的“道生一”

  中的“道”

  的判断。

  天地玄黄外,“一生二”

  后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玄黄”

  天地的颜色。

  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

  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

  这句诗是“鸿钧道人”

  自称天地开辟之后,自己就住在了天外(“九重云”

  之伤的“紫霄宫”

  )。

  这也符合做为“一”

  的灵魂系统(神明),隐涵有自然或造化之神概念,随着阳清为天而住在天的极高处的“鸿钧道人”

  这一超级大神明的身份。

  吾当掌教尊。

  “鸿钧道人”

  住在了天外,也并不是纯粹的潇洒,还有职司,就是担当“道”

  中的首领尊神。

  盘古生太极,“盘古”

  开天辟地之后,有了天、地;阴、阳;上、下之分。

  两仪四象循;有了天、地;阴、阳;上、下之分的世界,也有四时季节的循环。

  一道传三友,“鸿钧道人”

  把“道”

  传给了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

  二教阐截分。

  “鸿钧道人”

  传给了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的“道”

  分为“阐教”

  和“截教”

  玄门都领袖,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玄门”

  的称谓。

  而以《封神演义》作者对道教的推崇以及其对“老子过函关化胡”

  和“三教出一门”

  理论的认同来看,这个“玄门”

  理解为道教或道、佛两教的总称(按照道教贬损佛教的说法,佛教为道教的子系宗教)皆可,“都”

  在古代寓意为“宗庙”

  “有宗庙的的主城”

  “头目、首领”

  等等,“领袖”

  则是指“最高领导人”

  的身份。

  这句诗也说明“鸿钧道人”

  的神明品阶为“道”

  中至尊。

  一气化鸿钧。

  “一气化鸿钧”

  前面我们有详细的论述,这也印证了我们认为“鸿钧道人”

  就是《封神演义》作者以“道生一”

  中的这“一炁”

  为蓝本,以大神仙的形式进行了拟人化描写的超级大神明,“一炁”

  大神仙的判断。

  《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

  出场的这首偈颂,实际是很直白的说明了“鸿钧道人”

  做为以“道生一”

  中的这“一炁”

  身份。

  需要说明的是在《封神演义》中,还有两个截教门人道号都为“一气仙”

  一个是“蓬莱岛一气仙余元”

  另一个是“骷髅山白骨洞一气仙马元”

  这两个人道号中的“一气”

  和我们所说的“道生一”

  中的“一炁”

  是不同的。

  关于“道生一”

  中的“一炁”

  前面我们有过详细的论述,是指“道”

  孕育出宇宙的初始状态的一团状如鸡子(即鸡卵)的混沌气体。

  而这两个人道号中的“一气”

  则属于其“炼气”

  修行的范畴。

  道教认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一团“混沌炁”

  一些德行高深的大神明元身也都是一团或一缕的“清炁”

  或“混元炁”

  而这种对“炁”

  无限拔高的认识,使道教信徒们把“炼炁”

  做为一个重要的修行内容,“成真”

  的重要手段。

  南北朝时期就有“服食炼气读仙经”

  (南朝刘宋?

  鲍照诗)的说法。

  “炼炁”

  的方式也是多得五花八门,如一些“内丹术”

  “调息法”

  “静功”

  “气功”

  “胎息法”

  “丹田行气术”

  等等。

  而修炼这种五花八门“炼气”

  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仙证真”

  要要“成仙证真”

  就要炼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的境界,才能飞升天界。

  所谓“三花聚顶”

  就是以道教的“天、地、人”

  为“三才之数”

  的宇宙观理论,以“人”

  (灵慧之物)为本,采天(玄)、地(黄)中的灵气,受日(阳)、月(月)中精华,在体内炼成“三花”

  之气(这“三花”

  以“红花、白藕、青荷叶”

  做为象征。

  寓意人也要在这个污浊不堪的“红尘世界”

  里像莲荷那样,有有出污泥不染的特性,才能“成仙证真”

  红花代表天玄灵气;白藕代表地黄灵气;“青荷叶”

  人代表自身的灵气。

  修行者一般还以“红花、白藕、青荷叶”

  这三种物品做为“炼炁”

  修行时的“辅佐灵饵”

  )。

  这“三花”

  之气炼成之后,也就意味着修行者将自身的灵慧之气和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揉合在一起修成“一气”

  聚集在人的头部囟门处,并且头顶能迸出红色、白色、青色的“三光”

  还有祥瑞的紫气盘绕,称“三花聚顶”

  “五气朝元”

  则是在“五行”

  学说的基础上,引申出的一种“炼气”

  修行的理论。

  “五行”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

  在此基础上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并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炼气”

  理论就以“五行”

  学说为依托,认为人体也不外乎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要素构成,并且在人体内形成了和这五种要素相对应的心、肝、肾、肺、脾这五个系统。

  “五气朝元”

  就是将这五脏之气,炼成混合统一的“一气”

  “三花聚顶”

  是修行者将天地的灵气和自身的灵慧之气揉合在一起修炼,故“三花聚顶”

  炼的是先天之气;“五气朝元”

  是修行者将身体系统中的五脏之气炼成混合统一的“一气”

  故“五气朝元”

  炼的是后天之气。

  “三花聚顶”

  的先天之气和“五气朝元”

  后天之气揉合后再炼成一气的修行者就进入了“道神一元”

  的境界。

  按照道教的说法,修成“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进入“道神一元”

  的境界,也就意味着修行者已经具备了“白日飞升”

  “直入天界”

  的功能而“成仙证真”

  是功德圆满的象征。

  当然,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修成“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后就成为神仙并能白日飞升、直入天界的宗教理论,自然是经不起实践来验证的。

  不过现代科学证明,服食莲花、莲子、白藕,以青荷叶泡茶对人体的健康还是有很大裨益的。

  在《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黄飞虎泗水大战》中,作者介绍余元的弟子,七首将军余化的“戮魂幡”

  时,就提到“此物是蓬莱岛一气仙人(余元)传授,乃左道旁门之术”

  这也间接地点明了余元的修为属“左道旁门”

  的范畴。

  综合《封神演义》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很明了的看出,书中“蓬莱岛一气仙余元”

  和“骷髅山白骨洞一气仙马元”

  道号中的“一气”

  指的是其修行方式和成就的一种后天“一气”

  与我们所说的“道生一”

  中的浑沌“一炁”

  是两个不同概念。

  综合道教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气化三清”

  “一气三纪”

  “道神一元”

  等宗教理论,再结合《封神演义》书中对“鸿钧道人”

  的相关描述,可以认定,“鸿钧道人”

  就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以“道生一”

  中的这“一炁”

  为蓝本,以大神仙的形式进行了拟人化描写,而创作出超级大神明,“一炁”

  的灵魂系统,“一炁”

  大神仙。

  (终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金玉仙缘,金玉仙缘最新章节,金玉仙缘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