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香 第三百三十四章 水生木(4)

小说:减字木兰香 作者:静沉舟 更新时间:2024-08-20 07:20:3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疲累的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下沉去,仿若渴极之人,“咕咚咕咚”地喝着清冽的泉水,道不尽的甘甜畅快!水深无声,浑身骨骼松散,似躺陷入软滑的丝绸堆里,从未有过的舒适安宁!

  冷月屏的娇音透过层层水波传来,滤去了情感,隐隐地在耳畔回响荡漾:“水生木,是很耗散水魂灵力的!姐姐,您好好休息,好好看!”

  在忘川河的滋润中,林减言枯竭的精神渐渐聚拢,前尘往事也开始在脑海中渐起波澜。偶尔一睁眼,眸中碧瞳便穿破时光,透过结界,见着凡尘中的一切,却不知是何夕的景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昨日绮梦,也是浮生幻影。

  光影似墨,以水为幕,晕染出一幅幅的阴晴圆缺;光影似针,以水为锦,织绣一张张的悲欢离合。这些灵动的画面,像极了葛饰北斋所作的浮世绘,漫漫无心,却勾起无穷无尽的凡思。

  也许是水底太过安静,是心底太过寂寞,她凭着几分画意,借以碧瞳千里,开始品味起墨笙所绘的遗作《幽兰操》,幽兰操?原是孔子伤不逢时所作琴曲,后唐代韩愈赋词唱和,六十四字,流芳百世。墨笙的画册以此为名,林减言在这淡漠平和中,却悟出了另外一种幽怨悱恻。

  她的记忆复归到南唐大保九年的除夕,落到灯火辉煌的司徒府,凝到墨痕未干的桃符之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兰香堂堂,朗朗乾坤;

  慕容浅截取了《诗经》中的一句春景为上联,而墨笙却挥毫而就一派气势磅礴,当时虽然赢得满堂喝彩,如今细细想来,词句的浩然之中未免多了几分刻意。其实,《幽兰操》里明明就有现成的一句下联“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仅平仄相衬,且意境淡雅,与墨笙一贯的清高作风,显然更为贴切。以当日临案对联之情景,才疏学浅的浥轻尘,一时想不出来是有可能的,但满腹经纶的墨笙,却必然是知道的。低调内敛如他,故意舍此句而作其它,绝非有意展露自己的才华,不过是因为它的下一句“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没有采得心仪的兰花片刻不离地佩带于侧,对于堂堂后蜀慧妃徐萧兰来说固然无关痛痒,可对于墨笙来说却是他一生的求不得,一世的爱别离。

  爱,是需要时机的,或早或晚,都是别离。

  伤不逢时之作!偏偏,不逢时!

  慕容浅因“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取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墨笙因“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舍了“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这一取一舍,便是命中桃花,鬼画的符咒,难逃的劫数!

  流水无情,落花狼籍,林减言在前世里颠沛,在今生里流离,跌宕起伏间,她看破了命运的变幻无常,却看不穿自身的七情六欲。

  如此虚虚实实地过了几日,林减言的身体已经完全复原了,可她却并未急着出去,越是沉思越是困惑,她现在到底是谁?若她出去,又该往哪里去呢?

  多捱一日,多思一回,自我的怀疑便加深一分,情爱的迷雾亦更浓一层。

  明知在劫难逃,何以逃之夭夭?

  明知情深不寿,何以情深如许?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减字木兰香,减字木兰香最新章节,减字木兰香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