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是什么支撑着人类对新大陆的探索?

  是安全吗?

  当然不是!

  是对香料,对财富的渴望。

  直到现在,太空事业都是亏钱的,都是吞金兽,可如果从某一天起,太空船可以带回一船船的“黄金”,那会发生什么?

  现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似乎发现了新时代的“黄金”,那么,问题也就简单了——它的储量是否足够。

  因为只有拥有足够的储量,才能够满足的未来的开发。

  “两天前,前哨一号再一次对发现区域进行了勘探,通过钻机钻取,发现深入到地下两米处,仍然存在着这种晶体,现在月球13任务小组,仍然在对其矿脉进行勘探,但保守估计,其储量至少在数万吨以上,甚至可能更多……”

  袁家骝的回答,让李毅安的心头一喜,脸上流露出来的喜色是难以掩饰。

  数万吨!

  芯片本身就是量小价高,它对原料的需求量并不大,或许,它的运输成本会很高,但是高端芯片……有便宜的吗?

  在另一个世界,摩尔定律到了21世纪的20年代,基本上就快到头了,由于物理限制、热效应、工艺复杂性和经济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硅基芯片很难突破1纳米的尺寸。

  所以,科学家们探索采用新的制造方法和工艺,以实现更高密度和更小尺寸的电子元件。

  如果,它能克服这一点的话……带来更小、更强大的芯片。这势必将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带来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想到这,李毅安的内心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那……我们可以把它带回来吗?”

  这一句带回来,可不仅仅只是发射登月飞船,然后几百公斤,几百公斤的带回来,而是几千公斤、几万公斤,甚至几百吨的运回地球。

  到那个时候,新型晶体就是新时代的黄金,用于制造高性能芯片的必需。

  或许它的价格非常昂贵,但是要是物有所值的话,人们仍然会从月球上把它带回来,关键要看它是否的值得。

  当年把黄金从新大陆带到旧大陆,沿途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动不动有船沉入大海或者被海盗掠夺,但是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运输的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

  有了这种最直接的回报,太空探索事业就可以获利,从亏本生意,变成赚钱的买卖,那么阿波罗计划期间出现的,愈演愈烈的抗议潮流,就不会再席卷了研究设施和大学实验室;也不会有人将美国比作了一户缺吃少穿的贫农,一家之主却把微薄的薪水拿去购买电动火车玩具。

  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脚步,不仅不会停下,而且还会在利益的驱动下,被进一步加速。而且,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人类会投入全部的力量,研究改进如何降低登月和月球运输成本。

  现实的需求,会使得人类在太空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并且最终实现廉价的太空飞行,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前提是要得到足够的刺激,贪婪是人类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驱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而月球上的宝贵矿藏,就是太空技术探索的源动力,就像芯片等产物一样,为什么它能从最初的天价,不断的下降,并且最终变成白菜价,不就是因为它的暴利,因为人们对利润的追求吗?

  如果人类没有抛弃星空转而一头扎进那个充满无数可能的赛博空间,那么半个世纪之后人类的社会将变成何种模样?

  “嗯……”

  袁家骝想了一下,回答道:

  “我们有把握把它带回来,并且把每公斤的运输成本下降到一个数量级,甚至更低,但是这涉及到一个问题。”

  因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直致力于“廉价宇航”的研究,所以他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李毅安问题道:

  “什么问题?”

  “'母港计划',也就是国际空间站,我们需要把它完善成为全功能方案——”

  “母港计划”,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三年前提出的一个草案,直到去年才开始实施,就是以国际空间站为先导,建立一个太空母港。

  “……完整的太空母港包括一个LEO轨道站,一个SSO轨道站,以及附属的同轨光学/雷达遥感卫星,计划完成后,它将拥有一个多功能太空机库,用来组装和维护前往月球、甚至火星的大型飞船。到时候,地月往返成本也将大幅度下降。”

  之所以下降,原因再简单不过——不需要再发射昂贵的登月火箭,而是用普通火箭把人和物资送上太空,发射成本自然也会大辐度降低,甚至就连同登月飞船也是多次往返,反复利用的。

  李毅安不加思索的说道:

  “那就实施它吧!”

  “可是……”

  袁家骝说道:

  “这涉及到多国合作的事宜,我们需要在欧洲各国的舱段上加装属于我们的大型舱段,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计算,‘母港计划’需要发射大700吨物资,从数量上计算需要发射六枚普罗米修斯二型火箭,仅仅只是这个成本,就是非常高昂的了……”

  听着袁家骝的回答,李毅安整个人都陷入了沉默,他站起身来,来回走动着,他很清楚,普罗米修斯2型火箭有多贵,要接连打六枚,把700吨物资送上太空……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毕竟,在另一个世界,拼了二十年基木的国际空间站,一共才480吨。

  不过,才打上太空的四年的“国际空间站”,现在就已经突破了200吨,其中SEA的“星辰”号试验室,单舱的92吨,可以同时容纳12人——它是用普罗米修斯2型火箭,也就是登月火箭打上太空的,他同样也是人类在太空中最大的单舱实验室。

  至于英、法、德、意、荷舱室,则是用万户五以及普罗米修斯火箭打上太空的。

  直接入轨700吨……

  想想都刺激!

  不是刺激,是烧钱啊……

  稍微想了一下,李毅安说道:

  “你们先对这种晶体进行深度研究,至于太空船坞……可以进一步的研究,一年肯定上不了太空,那就用四到五年的时间,分批送上太空,如果它真的有开发价值的话……”

  走到书桌边,用手指点了一下那份文件,然后李毅安说道:

  “那么,即使是花上几十亿,那也是值得的,如果开发它,需要建立一个太空母港,那我们就造一个!”

  这一天,在书房里,李毅安做出了决定。

  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无人知晓!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从此变得与众不同起来,也许未来之门将会从此打开,也许,这不过只是空欢喜一场。

  但人类总是要怀以希望,要心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等到袁家骝离开之后,李毅安静静的坐在书桌的转椅上,他的神情变得越发的严肃。当他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脑海中所闪动着的是另一个世界硅基芯片的是如何接近了物理特征的极限。

  似乎人类的科技将会止步于此。

  而现在呢?

  在月球上发现在的新型晶体矿物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至少有一种可能。

  “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要好……”

  在太空中总存在着一些可能性,如果说太空里所有的星体矿物都和地球的是一模一样的,那肯定是荒谬可笑的。

  毕竟,特殊的构造与形成原理,必定会生出特殊的物体,哪怕就是宜居星球上诞生的智慧生物,也有可能有本质上的区别,也许是类人物,也许是四条腿的半人马或者其它的生物。

  总之,宇宙这么大,总有着无数的可能。

  又一次,探身向前,看着那份文件中,又仰身靠着椅子,并且轻轻抚摸着这份文件,自言自语道:

  “好吧,今天,我们总算是开创了一个可能。”

  在这一瞬间,李毅安是骄傲的,毕竟,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一直以来所开创的都不过只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复制”,这些年来,他在的官邸沙龙上,与青年学者讨论着学术问题,探索着未来。

  那个未来是什么呢?

  不过只是重复,是复制,是cosplay。

  虽然现在SEA的带动下,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大约领先世界十年左右,局部甚至领先了十五年,但是那又怎么样?

  这些所谓的发明,创新,都是“没有新意的cosplay”,是李毅安“走私”的技术。

  对于那些技术的未来,李毅安一眼就看到了尽头,或者说,它的发展路径,都在他的意料之中,无非就是提前个几年,十几年而已。

  或许,在未来的十年内,世界将会进入网络时代。二十年后,智能手机也会提前出现,然后诸如移动支付之类的东西都会出现,甚至就连同人工智能,也会显现出希望的曙光。

  但是……这一切都是另一个世界的科学成就的复制。

  是cosplay。

  至于是成功的复制,还是失败的模仿。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一切。

  唯一一的原创是什么呢?

  就是月球基地了!

  “前哨一号”基地的建设是建立在另一个世界对月球的了解上的,如果没有另一个世界对月球几十年的研究,又怎么可能提出熔岩管方案以及气囊基地结构。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才有了月球基地,后才有了对月球的进一步研究,有了在月球上的常驻,才能够不断的扩大勘探半径,最终,取得了这一次的发现,而这个发现可能会改变一切。

  重要的是这种改变是这个世界原创的——它很有可能会掀起一场新的半导体革命。

  有了这种新型半导体之后,世界的电子技术很有可能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有可能走的更远。

  这一次的发现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人类向前迈出那一步呢?

  坐在转椅上的李毅安没有继续畅想下去,他只是从书桌上的雪茄烟盒里抽出一根雪茄,然后雪茄钳剪断一头,点着雪茄和默默的抽着雪茄,手指轻轻的击打着那份很有可能改变一切的报告。

  这时,桌子上的电话响起了,拿起电话,听着电话那一头的报告,李毅安的眉头轻扬,用惊讶的语气说道:

  “什么?你说什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