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武元年一月底,老朱渡过黄河,庞大队伍继续徐徐北进。

  此时河北应该叫做北直隶。

  作为京畿重地,重中之重,拥有大量戍守部队。

  虽然鳌拜带走了大半,还全军覆没。

  可满清紧急把关外、边境的大量队伍全都召集回来,又请蒙古增援。

  当时蒙古各部虽一盘散沙,但随着后金崛起,大量蒙古部落开始向满清靠拢,成为满清附属。

  最典型的就是漠南蒙古十六部,以及之后加入的漠北、漠西蒙古各部落。如杜尔伯特部、喀尔喀部,和硕特部等。

  基本上到顺治末年的时候,即便是后来与清廷作对的准噶尔部,此时也向满清纳贡称臣。

  所以这个时期满清要想从蒙古叫来援军,还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满清在河北、山西等目前的实控区招募大量绿营士兵,很短的时间内,满清又聚集了数十万兵马。

  具体数量应该在四十多万左右。

  包括留在北京的四万满洲八旗,从盛京等地驻守的满汉蒙八旗,以及自东北捉来的各类野女真士兵三万余人。

  还有漠南蒙古各部大概十多万兵马,以及从河北山西招募来的大概二十多万绿营。

  不过绿营兵马从去年陆陆续续招募到现在也才训练了一个月不到,让他们现在便上去就是拖后腿,因而暂时留守京师戍守城池。

  岳乐则率领三万满汉蒙八旗兵袭扰前部明军。

  李定国和白文选部在后来兵马都得到了补充,李定国有步骑三万左右,白文选兵力原本就比李定国多,如今也有四万余人。

  在夔东十三家因轻敌冒进退至他们右翼后,李定国和白文选二部继续往北进发,相互策应缓缓前行。

  双方于高川镇相遇,李定国与白文选互为犄角,于野外步卒列阵,对抗骑兵。

  岳乐乃遣轻骑骑射袭扰。

  古代骑兵是步兵噩梦,但同样训练有素的步卒也克制骑兵。

  准备好盾牌、长枪,遇到骑兵骑射,就以盾牌抵挡,遇到骑兵冲阵,就用长枪拦截。

  从古至今,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是这样对付骑兵,岳家军是便是如此。

  只是这么做毕竟被动。

  而且满清虽是渔猎部落,但骑射也是非常厉害,加之八旗兵有轻骑兵、重骑兵甚至火器军,在对战步兵上十分强悍。

  因而在初期遭遇当中,岳乐轻骑袭扰虽对南明军队的步兵盾牌阵没有构成较大威胁,可后续岳乐遣重骑兵冲营,还是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没办法。

  八旗的重骑兵人马俱甲,外面套棉甲。

  可说是棉甲,其实是两层棉布中间夹铁片,里面再套一层铁甲,防御力能抵挡得住长枪,甚至是明军火绳枪的攻击。

  只有那种军中猛将拿锤子才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伤害。

  李定国和白文选也是靠着多年与满清周旋的能力,通过长枪阵刺击八旗兵的面门以及砍马腿的方式,这才勉强击退岳乐的重骑兵。

  高川镇一战,李定国和白文选以损失大概七千多人代价,才堪堪杀死九百多名满洲八旗骑兵,可见双方差距多大。

  此战中岳乐还是展现出了相当高超的战术素养,见到明军难缠,且夔东十三家的部队也驰援过来。

  虽然他三万骑兵面对十多万明军的袭击并不惧怕,但他也知道后方还有老朱的主力部队,一旦陷入鏖战,被老朱的主力部队赶来,必然全军覆没。

  因此占了便宜就撤,一点没有拖泥带水。

  数日后。

  二月上旬,老朱的主力总算是抵达了高川。

  高川镇其实就是河北沧州西南方,泊头市的北面一点,毗邻北运河,正处于老朱的行军路线上。

  老朱的船队在运河上前行,车队在左右两侧以及前方开道。

  虽然是打仗的时候,可运河上依旧有不知道情况的商贾,必须将他们的船队清走。

  而且满清鞑子在沿途也大量沉船,堆入沙石,以延缓老朱的行军。

  所以李定国他们的南明军队除了作为先遣部队以外,还需要随时帮老朱处理前方运河出现的特殊情况。

  只是目前他们被堵在高川,岳乐也退回沧州城内,明军前行不得。

  等老朱到高川的时候,他们急忙赶来觐见。

  正是二月六日,北方虽已经入春,平原旷野上原本枯黄的杂草现在也慢慢变成了绿色,时常能看到一些村庄和农田,丘陵小山却很少。

  镇子人已经不多,原本小镇靠着是运河沿线,有些集散货物和漕运工人聚集,现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早就不见了。

  还是上午,除了偶尔有出来打水的百姓以外,家家户户都紧闭房门,小心翼翼地看着镇外。

  南明军队就驻扎在镇子外面几公里处。

  十多万人马光帐篷就遮天蔽日,每日运送的粮草辎重车辆不计其数,黑压压的人头看着让人心慌。

  也就是镇子剩下一些老弱走不动,不然的话,恐怕早就也跑了。

  “臣叩见陛下,臣等万死!”

  李定国白文选等十多名将领略带惶恐地来到老朱车驾前下跪磕头。

  老朱此时在车上刚看完他们打仗的视频。

  是的。

  南明军队在打仗的时候还有人录像。

  为了检验他们的能力,考验他们的军事水平,老朱特意派了几个无人机飞手和洪武士兵去观战。

  他们会用无人机以及平板摄像头把战事记录下来,但他们自己并不参与战斗。

  否则的话。

  虽然老朱派去的人并不多,可光那十几杆突击步枪就够岳乐喝一壶的。

  再厚重的棉甲、铁甲可挡不住突击步枪的子弹。

  “嗯。”

  老朱下了车,应了一声道:“起来吧。”

  “多谢陛下!”

  众人战战兢兢起身。

  特别是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

  他们轻敌冒进,损失了不少人马。

  要是换以前崇祯的时候,恐怕早就被砍了。

  但老朱居然也没生气,只是说道:“行军打仗,有胜有败很正常。但要记住的是,要时刻总结失败的教训,为什么会失败,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如此才能打胜仗,明白了吗?”

  “是!”

  众人见老朱没发怒,好歹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也就真是他们作为南明最后一点抵抗力量,誓死不降救了他们。

  古代皇帝猜忌大将,大将一打败仗就找到理由赐死,那是因为兵权问题。

  皇帝不知道大将到底是不是忠心耿耿,也不知道他会不会造反,所以才会自宋元明清,皇帝都会找各种理由收归兵权,经常能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毕竟魏晋南北朝以来,太多的大将造反杀死皇帝,自己做皇帝的例子。甚至可以说整个南北朝的皇帝,全都是以前的权臣大将造反杀皇帝而来。

  唐朝也是给予藩镇过高的权力,造成五代十国那混乱的景象。使得北宋不得不矫枉过正,杯酒释兵权,从而让军队战力大幅度下降。

  然而李定国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忠心,虽然能力稍微差了一点,但对于皇帝来说,忠心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就跟之前在崇祯朝一样,那些殉国的官员得到了重用,投降满清鞑子的官员被杀死。

  这无关于个人能力,纯粹就是选择大于努力而已。

  “朕看了你们和鞑子的打仗,鞑子这些年确实厉害,军中人马俱甲,甲胄防御惊人,想杀死他们不容易。”

  老朱徐徐眺望远方,说道:“说到底还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怪不得你们。何况这一战朕也看到了你们敢于与鞑子一战的勇气,因而虽没胜,便也不责备尔等。”

  “多谢陛下宽恕,谢陛下隆恩。”

  众人再次跪倒。

  “好了。”

  老朱摆摆手道:“尔等回去拔营,即刻随朕前往沧州。”

  “是。”

  众人起身再拱手,各自回营去了。

  老朱这边大军则继续前进。

  直到下午时分,军队抵达了二十多公里外的沧州南城外。

  出乎意料的是,鞑子并没有在城中龟缩。

  城内的守军仅从无人机上的视角来看,应该也就步卒三四千人,全都在城墙上。

  而更远的沧州城北,则密密麻麻全是列阵的骑兵,静静地在春风中静待。

  这也是骑兵的一个经典用法。

  敌人如果攻城的时候,留下少部分步兵守城。

  等敌人大举攻城之际,隐藏起来的骑兵突然杀出,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但显然这种战术在无人机的视角下毫无用处,甚至可以说简直是在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老朱见到清军的布置,稍微思忖几秒钟,就迅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他令南明军队开始组织围城进攻,砍伐树木,制造攻城梯子,数万大军从天空俯瞰下,犹如无数只蚂蚁一样向着沧州城涌去。

  城内少数火炮还未发射,就被迫击炮打掉,爆炸声响起,各种喊杀声、喝骂声、哀嚎声、兵刃交接声不绝。

  清军人少,火炮也被打掉,就只能依靠弓弩、刀枪反击,然而面对明军的强悍围剿,反击的力度却非常匮乏,已经多次被攻上墙头,苍凉的号角也响彻大地。

  远处岳乐可没有无人机,明军又把沧州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探马斥候只能远远看到明军不断在向城头上冲,也见识不到枪炮的厉害。

  见到城头已经岌岌可危,岳乐意识到不能再等下去,一声令下,无数骑兵浩浩荡荡地向着明军两翼发动突袭。

  “呵呵。”

  远处一座小丘陵上,老朱眺望着远处沧州城方向。

  在他旁边,朱云峰拿着的平板里显露出的画面是下方千军万马,浩荡奔腾的画面。

  无数骑兵正在迅速靠近,前方轻骑兵已经加速,后方重骑兵则在缓慢行走以保证马匹的马力,到了近前重骑兵才会冲锋。

  虽然清军选用的重骑兵战马都是最好最优秀的战马,可清军的铠甲太重了,人和马一身铠甲都有一百多斤。

  一般的马匹根本承受不住。

  即便是这种最好的战马,多冲刺几次也会马匹被废掉,因此重骑兵冲阵往往也就那么一两次,一旦陷入阵中必死无疑。

  老朱看到岳乐的战术打法还是很有章法,如果放在元末的话,必然也是一员猛将。

  可惜呀。

  老朱摇摇头道:“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无人机下方,黑压压的骑兵犹如洪流一般向着战场靠近过来。

  等双方距离不到两公里的时候,清军的轻骑兵骤然加速,他们打算靠近到七八十米内,用弓弩先射散明军队形,再靠重骑兵冲阵。

  此时明军都在围城,正常情况下,肯定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防御骑兵的阵型。

  因为人遭遇突袭会慌乱。

  即便对方将领反应再快,指挥数万人在骑兵冲锋的十多分钟内重新布置防御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古往今来,韩信这样的人只有聊聊那么几个。

  因此这种古代打仗最常见的打乱阵型的策略在打大规模战役的时候极为有效。

  背水一战其实也可以说是这种打法。

  然而让清军骑兵诧异的是,他们没有发现明军因骑兵的出现而慌乱,反倒依旧停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他们。

  只是突袭的命令已经下达,骑兵已经完成了冲锋之势,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冲锋。

  便在双方距离已经不到四五百米的时候。

  “杀!”

  随着对讲机里的话传来。

  人群当中顷刻间枪声大作,并且伴随着“咻咻咻”的声音。

  天空落下大量炮弹掉进了后方重骑兵队伍。

  前面的轻骑兵则如遭雷击。

  大量洪武士卒从原本就在外围观战的明军人潮中钻出来,手持着步枪向着前面扫射,他们甚至边开枪边往前冲,好似生怕抢不到人头。

  许多洪武士卒开枪的时候都兴奋至极,发出狂笑。

  霎时间清军人仰马翻,子弹穿过他们的棉甲和里面的铁甲,爆发出绚烂的血花。

  最恐怖的是机枪。

  老朱带的可不止是步枪,还有机关枪。

  我国国产LM8型12.7毫米加特林机关枪,低速为1000发/分,高速达3000发/分。

  枪口冒着蓝火。

  别说人了。

  连人带马给撕了个粉碎。

  战场上南明军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

  他们只看到枪声一起,原本好在浩荡奔驰,犹如洪流般的清军,很快成片成片地倒下。

  很快整个战场上,就只剩下无数肉泥,连几具完好无损的尸体都不多了。

  即便是在后方的重甲骑兵,亦是几乎没有一个幸存者。

  岳乐第一时间就被火炮轰死。

  在机关枪以及迫击炮的轰炸下,远处的重骑兵大队,亦是死伤一片。

  人和马的厚重铠甲在现代重火力面前,脆弱得像是一张纸!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窖里的朱元璋,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地窖里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