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死亡分组(2 / 2)

赛点 磨砚少年 1169 字 6个月前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和a-拉德万斯卡的情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从纸面实力分析,费雷尔和伯蒂奇都远远算不上夺冠热门,但a-拉德万斯卡也同样算不上。

更何况,费雷尔和伯蒂奇的稳定性、冲击力也可能扮演搅局的角色,改变整个竞争和对抗的格局。

悬念重重!

正是因为如此,今年伦敦年终总决赛的瞩目热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赛事甚至还没有拉开序幕,流量就已经屡创新高,社交网络之上的讨论沸沸扬扬,不仅是球迷,吃瓜群众也同样激动。

——强势出圈。

仅仅是小组抽签仪式,伦敦年终总决赛的话题标签就出现在全球趋势榜的前十行列,热度非同小可,几乎能够和欧冠决赛圈的分组抽签相提并论,这在atp年终总决赛的历史上,绝对是破天荒头一遭。

毕竟,千载难逢嘛。

和欧冠决赛不同,atp年终总决赛的八名球员分为两个小组,球员平衡分布的可能性客观存在但确实不高,这也意味着必然一个小组轻松一些一个小组惊险一些,分组抽签的重要性比大满贯高出一截。

期待和瞩目,自然也不同。

今年伦敦年终总决赛,为了纪念两位传奇网球球员,赛事采用全新小组命名,分别为斯坦-史密斯组和伊利耶-纳斯塔塞组。

在全球数千万观众的关注之中,分组抽签出炉——

赫!

倒吸一口凉气!

社交网络之上,一片哀嚎与惊愕,短短三分钟之内强势刷屏,即使做好心理准备也还是心脏停止跳动。

斯坦-史密斯组:德约科维奇,费德勒,伯蒂奇,费雷尔。

伊利耶-纳斯塔塞组:高文,穆雷,瓦林卡,纳达尔。

这……

不平衡,这是可以预料到结果,但严重失衡到如此程度,还是超出预期,以至于社交网络直接炸锅。

伊利耶-纳斯塔塞组,这是什么史诗级死亡小组?

——四位大满贯冠军?

——两位巨头,一位新晋巨头,一位挑战者领头羊?

——亚洲赛季和欧洲硬地赛季平均表现最出色的四位球员?

——从世界排名来看,第二、第四、第五、第六?

刺激。

这,着实太刺激了!

特别是和斯坦-史密斯组横向对比一看,伊利耶-纳斯塔塞组的疯狂也就进一步凸显出来,不由开始怀疑人生。

谁出现,都有可能,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

摆在高文面前通往世界第一的道路,是一条地狱级别的刀山火海。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