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节 广关(2)(1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所以,就需yào

宣传,就需yào

动员。

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刘彻微微一笑,从御案的桌面上拿起一叠厚厚的奏疏。

交给周亚夫和晁错和群臣们阅览。

“诸卿请看,这些都是弘农诸县父老的泣血上奏!”

足足三四百份上书,堆起来,差不多有一本书那么厚。

这些奏疏上的名字,一个个也都是如雷贯耳。

“老臣故弘农郡守林泣血上奏,昧死以闻……”

“新安野人鄙臣光,顿首百拜,昧死以奏……”

“故京辅都尉老臣慎昧死以奏……”

一个个地方名宿,知名的士大夫的名字,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这些人很多人认识,但也有大多数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但,这些上奏的人里,地位最低的,也是一位乡三老。

地位高的,甚至有关内侯!

他们一起,构成了整个弘农郡的统治阶级的全部。

他们就是父老的代名词!

面对父老们的泣血上奏,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关中百姓难道要跑去跟邻居们说:你们的死活****鸟事?

关中人素来豪爽,好义,有侠风。

根本就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更何况,历年以来,关中士绅与弘农、河东、太原等地的地主士大夫,联姻非常频繁。

双方之间早已经沾亲带故。

至于你要问刘彻是怎么动员这么多的弘农和河东父老的?

这还不简单吗?

随便派几个尚书郎,拿着天子节,照着名单,一家家的过去拜访。

进了门,别的先不说,就问一句:今天子欲广关以实本,心忧百姓或有不便,故命臣等广采众议,还京以闻!老大人德高望重,还望不吝言之!

关中想要广关。

沿路的所有人,无分阶级,当然都是四肢都举起来支持!

这就好后世帝都说要吞掉河北,魔都举着叉子想要吃松江,南京看着马鞍山说——别留在安徽了,到哥碗里来吧。

甚至,比这些例子还要夸张。

现在,关中人的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可是羡煞了天下郡国。

哪怕是过去,关中户口本也是天下人趋之若虞的。

不然,老刘家也没脸面强行迁徙天下豪强到帝陵之侧。

至于如今,关中户口本就更值钱了。

当今天子即位以来,很多政策,目前都只在关中执行。

譬如,粮食保护价政策。

譬如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推广。

更何况,关中人的负担,向来是天下最轻的。

而且有个关中户口本,还可以优先被选拔到虎贲、玉林、南北两军以及细柳营和灞上军这样的王牌主力部队里。

这对信奉‘以武一切’的北方地主士大夫们,简直是天大的诱惑!

几乎没有人反对关中扩张到自己家门口的提议!

甚至于,绝大部分的地方名流,在使者走后,琢磨了一会,觉得,万一要是因为自己的表态不够坚决,使得这个事情黄了。

恐怕十里八乡的父老们能撕了自己。

所以,很多人几乎是立kè

就动用了自己的特权,写起了上书。

汉家三老和地方名望之士,是拥有上书君王,评论时政的特权的。

譬如,武帝晚年,就有三老令狐茂上书谈论太子刘据谋反之事。

当然,皇帝听不听,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的。

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

看着眼前这些一封封,一份份,署着一位位地方名流,三老,致仕千石以上官员,或者封君以上贵族的奏疏。

周亚夫和晁错,一时间都有些沉默了。

甚至于,内心深处,还有了一丝丝的不安和惊俱。

当今天子不声不响,就拿出了几乎覆盖了整个弘农郡,甚至还有部分河东郡父老的上书。

而在这之前,身为三公的他们两人,却一无所知,被蒙在鼓里。

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今还有更多的事情,根本就不通过丞相和御史大夫,自顾自的就去做了呢?

甚至,往深处想——天子既然可以绕开丞相和御史大夫,自己搞定一个郡的父老。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假如他有需yào

,完全可以不甩三公九卿,自己另起炉灶?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还真有这么个可能!

旁的不说,现在的兰台,拥有着一个超过五百人的尚书郎队伍。

同时,为了服wù

兰台的尚书们的工作,另外还有上千名九卿各个衙门的中下层官员,常年与兰台尚书郎对接业务。

换句话说,现在的兰台,实jì

上已经有可能将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的饭碗抢走!

这样想着,周亚夫和晁错相互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心里深吸了一口气。

对于熟知历史的两人,他们很清楚,在实质上而言。

无论是丞相还是御史大夫,都是君王为了更方便统治天下而发明的官衔。

尤其是御史大夫这个官职,出现的时间,不过百来年,是秦始皇为了制衡丞相权力而设置的。

换句话说,假如当今天子觉得,丞相与御史大夫执政的体系用起来不舒服,他确实可以随时调整。

“这是警告还是震慑?”晁错在心里思虑了起来。

作为法家官僚的他,非常清楚,一个法家大臣想要取得成功,必须紧紧依靠君王。

自李悝以来,所有法家大臣的成功,都有赖于君王的信任。

同样的道理,一旦离开君王的信任,他们就将堕入地狱。

而周亚夫则是另外一个想法了。

丞相位高权重,职责太多。

自从当上丞相后,他就已经发xiàn

,除非他有三头六臂,不然,其实单靠他自己,是完全无法将整个丞相府上上下下的事务捋顺。

当然,他可以学习萧何曹参,放权给属下。

但是,在实践过后,周亚夫不得不放qì。

他虽然自认为能力不亚于萧何曹参。

但,在识人和用人方面,他却是远远不及。

况且,如今的天下情况,与萧何曹参之时,完全不同。

萧何曹参的时候,天下刚刚走出战乱,百姓普遍渴望安定,而且,因为授田制的存zài

,社会矛盾无限接近于零。

但,现在,却是天下承平日久,户口与土地,比之国初增殖了不止一两倍。

在许多地方,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野。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