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秦淮 第042章 今夜,北水南来(2 / 2)

步步为饵 云庭风 1981 字 2022-01-1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黎桑非靖并没有直接做出回应,他只是信手提起茶壶,不疾不徐地往茶盏里注水,耳畔茶水激打茶盏的声音甚是好听,就像山涧里的流水潺潺,让人听了整个内心都慢慢变得沉静下来。

黎桑非靖意味深长地注视着水面上悄然浮起的两片茶叶,他们在一片漩涡中旋转着,几缕白色的气体翻涌而起。眼前的一幕,颇有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之感。

……

三伏天,蝉声阵阵连阡陌。

“来人,替本宫去问问这是什么茶。”禅心院中坐着一位白衣少年,少年白衣上那层金黄色的轻纱,罩得白衣上几条金色游龙若隐若现,坠在少年腰间的那块价值连城的金玉,使整个人的身份都显得与众不同。放下茶盏,连忙唤人去打听茶的品种。

那年黎桑皇后病重,十六岁的黎桑非靖出城替母亲烧香祈福,恰逢正午,太阳毒辣,便寻了一处清凉之地,饮清茶,消酷暑。

“这茶唤作念九龙,每日清晨,寺中的僧人都会赶在太阳初升前一刻,到寺外的紫竹林去采集露水,回到寺中,用小火加热露水过滤冬藏的茶叶,达到去涩去垢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泡出来的茶,不但清香扑鼻,还有去热解暑之功效。”

少年扣着茶盏,细细听着耳畔传来晨钟暮鼓般的声音,蓦然回头,只见一位年纪莫约六十的老者出现在他的身后,看起来,是这寺中的一位浮光僧。老者拨了拨手里垂挂着的一串佛珠,深邃的眼眶透着亲切的笑意。

紧接着,老者信步走到少年身边:“殿下,别来无恙呐!”久别重逢的喜悦在这个安静的小院飘荡着。

年多番打量,仍是不解,这个人,他从不认识。“你是何人?本宫与你素不相识,你这又是何意?”

“老衲法号,北水南来,”老者开始坐下,在他眼里,那些繁琐的礼仪已然不重要了,何况眼前的人还是旧相识,“殿下不认识老衲,但老衲却认识殿下。”

被老者丝毫不避讳的举动一惊,少年有些不悦,念及老者是僧人,便不再追究,而是笑着反问道:“整个秦淮谁人不识本宫?”

“这世上的认识,分很多种,有些人认识,却并非真认识,有些人不认识,冥冥之中却早已认识,缘来缘去,缘去缘来,真正的认识和一个“缘”字,息息相关。”

见太子满脸困顿之色,老者笑着继续讲下去:“八年前,蚍蜉山下,有位八岁的少年,从官兵手下救了一行披枷带锁的南来僧。我佛慈悲,老衲足足等了八年,今日终是与那少年重逢。”

“你说的那个八岁的少年,不正是本宫么?”老者几句话就唤醒了少年前尘的记忆,少年虽不记得那些南来僧的面貌,但这件事却还有一些印象。“那日本宫出城狩猎,偶然遇见那行南来僧惨遭官兵驱赶,本宫的母后一心念佛,时常教导本宫,要有一颗慈悲心,本宫就信手救了他们。少年淡淡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当年老衲携几个弟子,从南靖千里迢迢来到黎桑一心宣扬佛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的就是让两地的佛法,共融共通。殿下可知,殿下这信手一救,救得不止是一行人的性命,更是佛法的生存!”老者激动却不失平静地说道。

少年不以为然地淡淡一笑:“大师言重了,本宫并没有你说的那么高尚。”

良久,少年见老者不语,只是一边捋着一撮胡子一边笑眯眯地盯着自己,颇是不解,无奈起身作别:“本宫还有政务在身,就此作别!”说罢,唤来随从引路。

“殿下,”老者起身,引手道:“殿下是与佛有缘之人,能与殿下重逢,皆源于佛祖冥冥之中的指引。老衲不胜感激,有一物要赠与殿下。”

少年虽不解老者说的话,但老者竟要相赠一物,想必定是佛家之物,若是取回献与母后,定能讨得母亲欢心,索性停了脚步,转身欣然道:“哦?大师有何物要赠?”

只见老者缓缓从身后取出一只薄薄的木盒,少年迫不及待接过木盒,轻轻打开,一颗白色的佛珠映入眼帘。少年颇是惊讶,旋即取出佛珠,仰着头将佛珠置于阳光底下细细观赏。

正午的阳光直射在少年干净的脸上,加之佛珠散发的光芒,少年瞬间被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

“这佛珠这般炫丽,它叫什么名字?”少年惊奇地问,一只眼睛被阳光照得睁不开。

“此珠唤作浮光珠。”老者回答道,然后笑着提醒:“殿下不妨尝试将之轻轻转动。”

少年兴趣斐然地听从了老者的建议,小心拨动着这颗神奇的浮光珠。阳光把浮光珠照得越来越亮,亮到能慢慢看清珠子的内核,忽然,少年好像看到了什么,惊呼:“本宫看到了!里面好像有一个字。”

老者淡定地点着头,意味深长地问:“殿下在这颗白色的浮光珠下,看到了什么字呢?”

“王!是一个王字!”

白字下面一个王是皇!

浑身的血液在刹那间突然沸腾,呼啸着涌入狂跳的心脏。少年蓦然地眯起了眼睛,仔仔细细地打量着面前这个突然出现的老僧人。

老者微微一笑,捋着胡子点着头。旁边的随从不知所然地看着二人于院中对视着。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